第一筆 G神廣告費收入

感謝JABooks的愛好者,生平第一筆Adsense/AdMob廣告收入進帳了。雖然不多,但至少可以貼平Apple的App上架年度保護費。算是ㄧ個簡單的實驗性結果。六日、晚上的Coding有了一些些可以吃的回饋吧^_^

而且透過這次的開發經驗,很快的又幫道務組弄了一個三多APP,真是一舉數得啊~  

  

資金預算表—理財好幫手

將目前預想的"資金預估表"做出來,與大家討論看看

「資金預估表」主要是以時間為主軸,顯示未來每個會發生資金異動的時間點,作為提醒與預估之用。因此每一筆顯示在「資金預估表」的資訊都是將來會發生的收入、支出付情況。
一般而言,薪資收入、水電瓦斯保費等非信用卡的固定收支比較沒有問題。在資金管理上叫為棘手的是信用卡票據。此兩著的特性都是先支出後付款。尤其信用卡又有零支整付特性,多筆支出都是到下期繳款日才需繳交。所以若能針對這樣的特性做「資金預估表」,將會是信用卡一族的福音。

依據使用中的帳務小管家 2008做了以下規劃:

前置資訊1:我的信用卡—內容呈現方式採目前程式方式

前置資訊:自動登入帳戶設定預算表—內容呈現方式採目前程式方式

需要的[資金預估表]—理財的好幫手^^

「資金預估表」功能摘要:
(1)將 [我的信用卡]與 [自動登入帳戶設定預算表]的資訊整合起來

(2)[自動登入帳戶設定預算表] 中有關 [信用卡] 支出支付,都不顯示在 [資金預估表]。有關 [信用卡] 支出支付 只依據 該信用卡 “繳款日" 來顯示該天應繳款金額

(3)[資金預估表]起始時間"強制"為當天,終止時間預設為一個月(30天),建議可讓user輸入終止時間以求彈性。

換句話說,[資金預估表] 中的[信用卡]的金額 應為 已實現+未實現 的總和。因此若有兩筆記錄 A.記在 [我的帳務資料](已實現) B.記在[自動登入帳務設定](未實現),則 [資金預估表] 中,[信用卡]的金額等於A已實現金額加上B未實現的總和。

舉例來說:
[我的帳務資料] 有一筆已實現的消費記錄

日期=2008/01/05
來源項目= 玉山信用卡
目的項目= 衣服
金額=500
PS:結帳日=2008/01/20—>應繳款日=2008/02/10

[自動登入帳務設定] 有一筆未實現的消費記錄

日期=2008/01/10
來源項目= 玉山信用卡
目的項目= 3C支出
金額=300
PS:結帳日=2008/01/20—>應繳款日=2008/02/10

則若[資金預估表] 起訖時間輸入:2008/01/24-2008/03/31
則應該有一筆 2/10 的資訊

日期=2008/02/10
來源項目= 玉山信用卡
預定支出=800 (300 +500)

其中 2/10就是取自[玉山信用卡]的最後繳款日

簡言之,「資金預估表」中的信用卡僅會顯示一筆依據繳款日得來的消費記錄,不會顯示結帳日之前的每一筆支出。這是因為這些支出都是到了結帳日才需要付款,提前顯示並無實質意義。這是「資金預估表」比較不一樣的特性所在。

PS:圖好像小了點,電子檔的下載位置在這裡

信用卡記帳

為了終結「人不理財,才不理人」的惡夢,持續使用記帳軟體[帳務小管家]已經好幾個月了。此軟體除了免費使用外,作者也很樂意接受使用者建議而增加一些功能。能夠一邊使用軟體並一邊提供個人的建議,最後相關建議能夠出現在軟體上,這樣的經驗大概只有這種免費軟體、Open Source、自由軟體才有辦法吧^^ 過程蠻吸引人的:)

這幾天針對信用卡部份做了一些需求提綱,順道記下一些信用卡記帳的特性。分享之~

信用卡的特性是零支整付,且支出方式是預支的。再加上有結帳日、繳款日、預定扣款帳號等,所以處理上頗麻煩的。
每張信用卡結帳日、繳款日依據與銀行約定日為主。繳款日 = 結帳日 + N天 (N <30) 。N天就是銀行對於該信用卡可容許的借貸天數。

結帳日10日,繳款日 25日,那就都會同一個月 (繳款日為本月25日)
結帳日20日,繳款日05日,那就是下一個月繳款(繳款日為下月的05日)
一般來說,
若 繳款日 繳款日 則以本月算

以信用卡20日結帳、10日繳款為例。若今天是97/01/24時,相關的資訊應該為:

前期:96/12/21~97/01/20
當期(本期):97/01/21~97/02/20
下期:97/02/21~97/03/20

[本期預支出] 是 97/01/21~97/02/20 登入,未實現
[本期已支出] 是 97/01/21~97/02/20 已實現

[下期預支出] 是 97/02/21~97/03/20 登入,未實現
[下期已支出] 是 97/02/21~97/03/20 已實現
[下期應收]= [下期預支出] + [下期已支出]

接下來談以會計原則的個人所理解的信用卡消費記帳流程
(1)標準情況:單期一次付清
範例:刷卡買一台notebook
從[信用卡](負債)支出到 [3C購物支出](支出)
–到繳款日—
從[銀行存款](資產)支付到[信用卡](負債)

(2)特殊情況:分期付款
範例:一月15日 刷卡分 3 期買一台notebook
信用卡結帳日:20日
信用卡繳款日:05日

時間:一月15日
從[信用卡](負債)支出 “第1期費用" 到 [3C購物支出](支出)
***第02~03期 另外記下來***
–到繳款日:二月5日—
從[銀行存款](資產)支付 “第1期費用" 到[信用卡](負債)

–結帳日:二月20日
從[信用卡](負債)支出 “第2期費用" 到 [3C購物支出](支出)
***第03期 另外記下來***
–到繳款日:三月5日—
從[銀行存款](資產)支付 “第2期費用" 到[信用卡](負債)

–結帳日:三月20日
從[信用卡](負債)支出 “第3期費用" 到 [3C購物支出](支出)
–到繳款日:三月5日—
從[銀行存款](資產)支付 “第3期費用" 到[信用卡](負債)

若是使用記帳軟體記帳的話,我們的操作流程會是這樣(電腦會有9筆資料(依時間次序列出))
—第一個月—
1.從[信用卡](負債)支出 “第1期3C用品費用" 到 [3C用品](支出) ,金額:10,00
2.從[信用卡](負債)支出 “第1期服裝費用" 到 [服裝](支出) ,金額:2,000
3.從[現金](資產)支付 到[信用卡](負債) ,金額:12,000

—第二個月–
4.從[信用卡](負債)支出 “第2期3C用品費用" 到 [3C用品](支出) ,金額:10,00
5.從[信用卡](負債)支出 “第2期服裝費用" 到 [服裝](支出) ,金額:2,000
6.從[現金](資產)支付 到[信用卡](負債) ,金額:12,000

—第三個月—
7.從[信用卡](負債)支出 “第3期3C用品費用" 到 [3C用品](支出) ,金額:10,00
8.從[信用卡](負債)支出 “第3期服裝費用" 到 [服裝](支出) ,金額:2,000
9.從[現金](資產)支付 到[信用卡](負債) ,金額:12,000

自動扣款預估表

配合會計原理,想了一下想要的資金預估表大概如下圖

自動扣款預估表

(1)新增負債:若有違反「會計原則或用語的話」,是可以與「預定支出」合併。因為都是支付「支出帳戶」的消費

(2)資產轉資產:因為不涉及資產增減,也不會有負債增減與收支增減,個人看法是不需要列出。

(3)預定清償:就是列出支付負債的部份,因為涉及資產減少的問題。若有這一項,應可以做預算提醒功用 (經"慕雲"大大指正後,應取名為「預定支付」較為正統)

(4)資產餘額:「現金」+「銀行存款」會比較直覺。當然,若不加入資產餘額或以全部資產來統計 倒也無妨。

—附註"慕雲"大大整理出來的系統邏輯—
[資產] 至 [資產] 資產轉換不處理
[資產] 至 [負債] 預定支付
[資產] 至 [支出] 預定支出
[負債] 至 [資產] 資產借貸不處理
[負債] 至 [負債] 負債轉換不處理
[負債] 至 [支出] 新增負債
[收入] 至 [資產] 預定收入

野人獻曝:記帳軟體SA

試用了這麼多的記帳軟體,每個軟體總有一點點小遺憾。技癢,花了一點時間做SA,算是野人獻曝,希望可以拋磚引玉,引來更友善有效的記帳軟體。

記帳軟體大致分兩類。其一為依據會計原則,依據資產、負債、收入、支出四大項做記錄分析。另一種就是以個人記帳為主,主用於資金預算管控。個人心得建議採用以會計原則的軟體,這樣一來可以釐清觀念二來是會計原則放之四海皆準(real?),學會習慣以此原則記帳,將來換軟體時也可以快速上手。(我自己由MoneyAssistant轉到帳務小管家就是這樣,上手超快)

所以這次的SA也是以依據會計原則的軟體為對象,再針對一般比較缺乏的"預算"部份,做加強分析(希望啦^^)

(1)每一筆消費都賦予兩種日期屬性:【發生日期】與【帳務日期】
A、【發生日期】:該筆消費發生的時間。但不一定是付款時間。提供分析收入支出用。
B、【帳務日期】:實際應給付的時間。提供做未來資金流量與預算用。

一般的消費,如用現金買早餐,該筆消費的【發生日期】就會等於【帳務日期】。以信用卡消費為例,9月28日刷卡,11月15日才應繳費,9月28日刷卡日就是【發生日期】,11月15日才應付款日期就是【帳務日期】。
因此,藉由一個消費、兩種日期的作法,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收支與預算情況。在做分析報表時也可以針對不同報表屬性,採用不同種類日期來計算,以達到多方位的統計邏輯。甚至可能的話,某些報表還可以選擇「信用卡以帳務日期計算,其他收支以發生日期計算」的統計分析。

(2)針對【應收應付帳款】與【預收預入】的項目做特別性的帳戶處理
A、應付帳款,簡言之就是先消費後付款。不過因為"已經實際發生且以會計觀念,應以資產負債記之。但因為尚未入帳,且帳務日期與發生日期不同",所以應額外處理。如:信用卡、票據等。因為應以資產負債記之,所以該帳戶就必須強制列在資產負債大項下面。簡列如下:

.【資產】–>【應收帳款】
可能實際用法:
【資產】–>【應收帳款】–>【應收票據】
【資產】–>【應收帳款】–>【借出的費用】

.【負債】–>【應付帳款】
可能實際用法:
【負債】–>【應付帳款】–>【XX信用卡】
【負債】–>【應付帳款】–>【YY信用卡】
【負債】–>【應付帳款】–>【AA銀行的應付票據】
【負債】–>【應付帳款】–>【CC銀行的應付票據】

B、【預收預入】與應收應付不同。因為它尚未發生,不算資產也不是負債。假使真的沒有支付或收入,也無會計(法律)上問題。【預收預入】主要用來做預算控制,如水電瓦斯、第四台、ADSL等固定支出。為了有效掌握這些尚未發生的收支,給一個地方做記錄。藉此,也可以作為預計購物的分析規劃。將自己想買的物品分期費用情況輸入預計支出,就可以知道買了該物品後,對自己的資金有何影響。

總結來說,整個記帳的帳號大類會有(1)資產 (2)負債 (3)收入 (4)支出 (5)預計收入 (6)預計支出

資產+負債:用於分析目前實際資金情況

資產+負債+預計收入+預計支出:用於分析將來資金情況

收入+支出:用於分析時機收入開支情況,作為消費行為分析與決策分析

(3)畫面及功能建議
配合上述機制,建議有以下功能

A、批次開單:適用於固定開支(水電瓦斯等)、固定收入(薪資等)
使用批次開單功能而非固定開支的提醒,主要是一旦開單後,就會成為一個正式的記錄檔,這樣統計時也會比較簡單,只要針對該記錄的屬性(資產負債預收預入)與發生時間or帳務時間來加加減減該費用就可以了。
程式不用再去判斷該單的固定支出是半月繳、月繳、季繳、雙週繳等各種狀況。當然,在開單時可以設計批次的原則,但一旦開單成立後,就不用考慮這麼多了。

B、主畫面顯示「實際資金情況」(現況)與「將來資金情況」(未來)
以月為單位,同時顯示現況與未來,可一目了然。未來資金預估顯示的月份也不用太多,兩三個月應該就夠用了,這樣也可以減少一些系統資源的佔據。該統計應針對所有帳戶做加總統計。然後提供切換要顯示的月份或整年或全部,這樣就很美滿了。
換言之,應同時進行兩種資金情況:資產+負債資產+負債+預計收入+預計支出。因為大部分的預計收支總結,都只針對“預計收入+預計支出"來計算,忽略了手上現有資金情況。若多一個功能,能將現有(該月)資產+負債一起列進去,這樣才能真實反映資金情況,對那些習慣用信用卡分期的人(說我嗎?)應該會有不錯的嚇阻效果。